博客评论系统指南
文章更新时间:2025.10.23
原本计划制作一张全面的对比表格,但考虑到工作量巨大,最终选择了枚举的方式。
笔者使用 shields.io 尽可能展示了几个关键参考指标,希望这些信息能为你的选型提供帮助。
折叠内容
待时间充裕后,笔者会选定特定版本进行实际部署测试,从用户体验、性能表现、配置难度等更细致的维度展开深度对比。
笔者一般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:
- 部署方便吗?
- 项目新吗/维护积极吗?
- 有中文文档吗?
- 支持语言多吗?
- 用的人多吗?
- 有必要的功能吗?
本文由笔者 2024.5.1、2024.5.9、2025.2.14 的三条日志整理得出。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你在选择评论系统时最关注哪些特性?
基于 Git 托管平台的评论系统
如果你想零成本搭建评论功能,基于 Git 托管平台的解决方案也许是最佳选择。这些系统无需额外服务器,利用平台的 Issues(工单)或 Discussions(讨论)功能存储评论数据。如果你需要完全掌控数据,部分评论系统支持通过自建 Git 托管平台来实现这一点。
注意:GitHub 平台对于中国大陆用户有一定门槛,你可以选择 Vssue 这种支持基于国内平台(如 Gitee)的评论系统来降低此门槛。
以项目创建时间排序,由新到旧。
- Giscus
:支持 GitHub Discussions。
- Gitalk
:支持 GitHub Issues。
- 开源地址/官网/英文文档/中文文档;
- 项目创建于 2017 年 7 月,以 MIT 协议开源。
- Vssue
:基于 GitHub、GitLab、Bitbucket、Gitee、Gitea 的 Issues。
- Utterances
:支持 GitHub Issues。
- Gitment
:支持 GitHub Issues。
- 开源地址/官网/英文文档/中文文档;
- 项目创建于 2017 年 3 月,以 MIT 协议开源。
支持自托管的评论系统
此处列出了常见支持自托管(部署在自己服务器上)的评论系统。
以项目创建时间排序,由新到旧。
- Discuss
:
- Twikoo
:
- Waline
:
- Artalk
:
- Remark42
:
- Valine
:
- 开源地址(v1.4.0 后已停止更新)/官网/中文文档
- 项目创建于 2017 年 8 月,v1.4.0 之前版本以 GPL-2.0 协议开源。
- 不推荐使用 Valine,因为其有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:
社会化评论系统
此处列出了常见社会化(使用社交账号登录)评论系统。
- Disqus:老牌社会化评论系统。支持使用 Disqus、Facebook、X(Twitter)、Google、Microsoft、Apple 账号登录。在中国大陆访问受限。
- DisqusJS
:提供纯前端的 Disqus 评论基础模式,以解决访问问题。
- Facebook Comments:Facebook 的社会化评论系统。支持使用 Facebook 账号登录。
- 来必力(LiveRe):来自韩国的社会化评论系统。支持 QQ、新浪微博、微信、百度、豆瓣、人人网账号登录。
拓展:同时使用多个评论系统
Hexo Butterfly 主题提供了双评论系统支持。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同一个博客中同时配置两个不同的评论系统,让访客自由切换使用。
应用场景:
- 技术用户(如基于 GitHub 的评论系统)+ 普通用户(如社会化评论系统)兼顾。
- 国内外用户分流。
- 用于测试对比。
优势:
- 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。
- 从选最好的一个变成最好的两个,避免“选择困难症”。
- 数据分散存储,降低单点故障风险。
- 可以在不影响现有用户的情况下测试新系统。
选型建议
根据场景选择
| 场景 | 推荐方案 | 理由 |
|---|---|---|
| (零成本 + 技术博客) | Giscus/Gitalk | GitHub Discussions/Issues 成熟稳定 |
| (零成本 + 国内访问) | Vssue(可基于 Gitee) | 避免访问限制,使用本土化服务 |
| (完全掌控数据) | Waline/Twikoo/Artalk | 自托管,隐私保护 |
| (降低用户门槛) | DisqusJS/来必力 | 社交账号登录,无需注册 |
| (兼顾多类用户) | 考虑双评论系统 | 灵活切换,满足不同需求 |
一些决策因素
- 预算:是否有服务器成本预算?
- 受众地域:主要用户在中国大陆还是环大陆?
- 数据控制:是否需要完全掌控评论数据?
- 用户门槛:目标受众的技术背景如何?
- 长期维护:是否有精力维护自托管系统?
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找到最适合的评论系统方案!
1